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全民国防教育日特别策划

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

2025年09月20日09:36    来源:中国军网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天安门广场,80面战旗迎风猎猎,所向披靡,宛如一部荡气回肠的战斗史诗,写满抗战烽火的铁血荣光。

战旗,浸染英雄的鲜血,镌刻将士的赤诚。“杨靖宇支队”“岱崮连”“青口十八勇士”、琼崖纵队“英勇善战连”……在抗日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一面面高扬的战旗,凝聚着血战到底的信念,指引着胜利前行的方向。

硝烟散尽,被战火烧焦的土地生长出新的草木,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鲜活如初,热血与生命铸就的英雄精神历久弥新。在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踏上4面战旗诞生的热土,探寻英雄精神的薪火相传、国防情怀的深厚培植。

——编 者

“杨靖宇支队” 吉林省靖宇县

白山黑水 忠魂永驻

■宋济舟 朱大维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又逢开学季,《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杨靖宇小学校园内回响。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坐落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与敌人殊死搏斗的主要战场,也是杨靖宇将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地方。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濛江县易名为靖宇县。白山黑水,以特有的方式传颂英雄的故事。

杨靖宇将军塑像、走廊里的抗联历史宣传展板、学生口中的抗联英雄故事……走进杨靖宇小学,处处能感受到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的印记。“每个新学年开学,新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学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学习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了解学校为什么以他的名字命名。”杨靖宇小学校长王学智介绍,该校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一直将弘扬杨靖宇精神贯穿学校教育主线,组织开展“我心中的杨靖宇爷爷”“靖宇塑像前的悄悄话”等系列活动,组建薪火宣讲团、校史馆解说团和经典诵读社团,通过讲述抗联故事、宣讲抗联精神,让英雄从书本走进童心。

靖宇县城西南处,青山环抱,碧水蜿蜒。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一座镌刻着“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个大字的纪念碑静静矗立。

纪念碑一侧,修缮一新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杨靖宇将军,中小学生也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纪念馆讲解员王孟瑶介绍,修缮后的纪念馆,除了展陈东北抗联将士使用过的物品和珍贵图片,还借助AR等新技术手段,让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段“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真切感受抗联将士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白山黑水,忠魂永驻。在这片镌刻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已成为军地共识。

今年“七一”前夕,靖宇县军地联合组织了一场“重走抗联路”活动,千余名党员干部踏着先烈足迹,沉浸式感受抗联将士的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这场活动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李方琳对此十分感慨。

近日,一场“靖宇新兵话靖宇”教育活动在靖宇县人武部举行。参加役前教育的预定新兵围坐在一起,分享从军报国理想。“作为靖宇县的新兵,我要用杨靖宇将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新兵季琦坚定地说。

白山埋忠骨,松水淬赤诚。如今,杨靖宇的故事和东北抗联精神,如不灭的火炬,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路。

“岱崮连” 山东省临沂市

巍巍蒙山 丰碑矗立

■孔庆珊 傅家德

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北部的群崮中,两个相距仅3公里的岱崮成南北对峙之势。中间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八角双层碑亭“英凯亭”。

“英凯亭”,寓意英雄凯旋之地。亭内,立有一块岱崮保卫战纪念碑,背面镌刻着记录战斗过程和重要战果的碑文。

“凭地之奇险,我军勇士居高临下,英勇顽强,浴血守阵地,舍身斗强梁……”初秋时节,岱崮镇中心学校少先队来到“英凯亭”,在岱崮保卫战纪念碑前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诵读完碑文,带队老师讲起1943年岱崮保卫战的故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队里就飘扬着一面‘岱崮连’战旗,那也是咱们岱崮镇的荣耀。”聆听老师动情的讲述,学生们的脸上满是崇敬。

“看到‘岱崮连’战旗受阅,我真是太高兴了!”“岱崮连”战旗出现在战旗方队中的那一刻,蒙阴县岱崮镇十字涧村村民徐志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作为那场艰苦卓绝战斗的亲历者,他最清楚,战旗的背后,是一部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1万多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临危受命,奉命驻守南北岱崮,掩护我军主力部队转移。

“那时候八路军别说大炮,连枪支弹药都很少。敌机轰隆隆在天上飞,敌人乌压压地往崮上冲。8连官兵依托崮顶构筑工事,把石头一堆一堆准备好,敌人到了跟前,就把石头扔下去,距离远的才使枪。”当年只有6岁的徐志本藏在山洞里,目睹岱崮顶被战火燃成焦土。

“18天里,8连以牺牲2人、负伤7人的代价,歼灭敌人300余名,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战后,8连被八路军山东军区授予‘岱崮连’称号。”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铭铎介绍,当时蒙阴县20万人口,就有13万人次拥军支前,4万人参军参战,“岱崮保卫战也是抗战时期军民情深、生死与共的缩影。这面功勋旗帜,寓意着伟大抗战精神的接续传承,也是沂蒙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牺牲与贡献的缩影。”

“娘,如果不让我参加岱崮保卫战,我会后悔一辈子。”“去,我们全家都去。为了打胜仗,咱们都上!”前不久,红色戏剧《一根咸菜》在临沂市巡回展演,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岱崮镇一户人家支前慰问参加岱崮保卫战官兵的感人故事,现场许多观众流下热泪。近年来,岱崮镇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依托,利用地方戏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讲好沂蒙故事,弘扬沂蒙精神。

如今,88岁高龄的徐志本作为当地国防教育宣讲员,经常受邀走进中小学,用自己创作的快板作品,为孩子们讲述岱崮保卫战的故事。

“英雄的山,英雄的崮,有一个英雄的指挥部,英雄人物永长在,人民心里永不忘……”徐志本告诉学生们,“你们这一代是喝糖水长大的,但不能忘记革命历史,不能忘记英雄的故事,要让红色战旗永不褪色!”

“青口十八勇士” 江苏省连云港市

抗日山下 英名传扬

■朱 发 宋治纬

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队引领钢铁洪流滚滚向前。

“看,是‘青口十八勇士’战旗!”距北京700多公里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里,观看大会直播的抗战老兵、退役军人、军人家属等各界人士,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纪念馆里,一面“青口十八勇士”荣誉战旗,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2017年,纪念馆开馆仪式上,来自陆军某部“青口十八勇士连”的官兵代表,将这面荣誉战旗赠予纪念馆。

展柜里,还陈列着一张泛黄的《大众日报》,刊登着1941年4月报道青口战役的文章。报纸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十八勇士威名显扬”的标题字字千钧。一旁展柜里,有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刀刃上的缺口,同样见证着十八勇士的英勇无畏。

时间回溯到1941年3月,八路军发起的青口战役已进入收尾阶段。115师教导2旅6团1营1连的18名年轻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用血肉之躯筑起最后防线。他们钻进青口镇火叉巷的民房,用断墙作掩护,与蜂拥而来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战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将18位勇士所在1连命名为“青口十八勇士连”。

2017年,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就建在火叉巷的入口处,仿佛在守护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纪念馆馆长徐志介绍,随着时代发展,他们推出“云参观”服务,通过VR技术还原纪念馆全貌,网友身在异地就能参观展厅。他们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勇士故事”,让“青口十八勇士”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从赣榆城区往西20多公里,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矗立在抗日山山顶。塔顶是一名八路军战士的雕像,他左手握枪、右手擎旗,面朝大海、目光如炬。

这座纪念塔,已经伫立了80多年。1941年青口战役胜利后,为纪念青口十八勇士英雄群体和抗战以来牺牲的烈士,115师教导2旅政治部决定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选址定在马鞍山,马鞍山后来更名为抗日山。

“伴随纪念亭、纪念堂、烈士冢的相继修建,抗日山烈士陵园成为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抗日山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时通慧介绍,如今每年有数万名干部群众前来缅怀祭扫,接受红色教育。

前不久,抗日山小学学生来到抗日山烈士陵园,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与之前的祭扫活动不同,学生们收到一本小册子。扫描小册子上的二维码,激烈的战斗场景、生动的历史细节,都可以通过影像与声音清晰重现。

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远闪耀。近年来,赣榆军地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弘扬青口十八勇士精神。今年7月,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与“青口十八勇士连”签署军地共建协议,联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青口十八勇士的精神代代相传。

琼崖纵队“英勇善战连” 海南省海口市

天涯海角 薪火相传

■刘 杰 柴 军

秋日琼州,碧天澄明,草木葱茏。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岛。那时,刚刚由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派出一中队在潭口镇阻击登陆日军,揭开琼崖抗战的序幕。这支队伍,就是琼崖纵队‘英勇善战连’的前身”“1942年,敌人疯狂地围剿封锁。官兵们用清水煮野菜充饥,很多人因此水肿、生病、牺牲”……海南省海口琼崖纵队红军小学的一间间教室里,学生们走上讲台,在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上,生动讲述琼崖纵队官兵英勇抗战的故事。

琼崖纵队红军小学与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毗邻。节假日期间,几名来自琼崖纵队红军小学的“小红星”讲解员身着红军服,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们讲解琼崖抗战的历史。

“学校2016年成立了‘小红星’讲解员志愿服务队,还专门开设了红色故事讲解课程,希望学生们能成为红色历史的传播者,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琼崖纵队红军小学校长韦清介绍,“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的战旗方队中,看到琼崖纵队‘英勇善战连’的战旗,学生们很兴奋、很骄傲,纷纷表示要把琼崖纵队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80多年前,日寇进犯海南岛,一群少年站了出来——126名海岛少年组成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一支队特务连,在反“扫荡”斗争期间配合主力部队取得不俗战果,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少年连”。

“我们村每年都有不少青年报名参军。”海口市琼山区下田下村党支部书记黄其浓说,村里很多村民都是“少年连”的后人,多年来他们始终把讲好先辈故事、传承先辈精神作为村子的优良传统,村里一直保存着“少年连”成立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

“我父亲邢贻廉是‘少年连’年纪最小的战士。他们都是13岁到16岁的孩子,许多人还没有三八式步枪高。”村民邢珍珠每次提及父亲,心情都难以平静。

“少年连”的故事,激励着下田下村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坚定报国从军的信念。不久前,该村陈孝书和梁昌政两名年轻人应征入伍。“村里的大爷大婶知道我报名参军后,都叮嘱我好好当兵。”陈孝书说,“这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一定努力奋斗,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责编:任佳晖、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