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煥新的長征路,篤行的奮進魂(評論員觀察)

李洪興

2025年11月14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成大事,必須乘大勢。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才能有正確的方向、強大的推動力

  

  震撼,往往在歷史與現實同頻時,給人以沖擊。貴州,花江之上兩座橋,有這樣的力量。

  歷史的震撼,在於驚濤拍岸。花江鐵索橋,鐵鏈相連、木鋪橋面,橫跨北盤江段。1935年,中央紅軍右路縱隊挺進黔西南,紅三軍團十一團據守於此,為主力爭取寶貴時間。戰火中的生命通道,展現了雖險必爭、勇奪勝利的堅定意志。

  現實的震撼,在於攀雲筑夢。花江峽谷大橋,以智能建造、材料革新、抗風設計、生態工法,重構山區橋梁技術邊界。“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建造,彌合了高山峽谷的“裂縫”,也可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種具象表達。

  老橋與新橋遙遙相望,照見老區舊貌與今日新顏。鮮明對比,何止貴州。江西瑞金機場通航,贛南和閩西革命老區群眾有了暢聯全國的“空中通道”﹔四川夾金山隧道開通試運行,“翻越”變“穿越”,廣大群眾不再擔心冬季冰雪封山……一橋飛架、客機呼嘯、隧道貫通,老區現代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發展大道,不會自行鋪就。是什麼促使老區煥新貌?辯証關系中可探答案。

  順應時與勢,向新發展不掉隊。成大事,必須乘大勢。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才能有正確的方向、強大的推動力。一些偏遠地區不再偏遠、落后地區不再落后,正得益於把握時代機遇、順應發展潮流。

  江西吉水縣白沙鎮的群山褶皺中,果農大叔舉著手機直播賣貨。原本“通信靠吼、交通靠走”的山鄉,建起5G基站,演繹“滿格幸福”的振興交響曲。5G基站459.8萬個,千兆網絡能力端口超3053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從雪山之巔到大海之畔,從林海深處到沙漠草原,數字基礎設施如同細密的神經網絡,彌合“數字鴻溝”,將數智之光洒向各個角落。

  統籌有與無,提質發展向上攀。對很多地方來說,豐富資源、便利區位是先發優勢。而縱觀實踐,資源要素上的有和無、多與寡,從來不是絕對的。倘若找到適宜的發力點,完全可以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軍民積極生產,打破敵人封鎖,甘肅慶陽市成了“隴東糧倉”。如今,慶陽重新審視自身所長,利用能源充沛、氣候寒涼等條件,構建數據中心。一秒鐘內,上海海量數據可抵達黃土高原,慶陽算力能幫廣東創業者極速渲染3D模型……當服務器的電子燈取代油燈、當字節流滋養著土地,數據與算力成為助推本地發展、服務全國發展的“糧食”。

  聯通點與面,縱深發展育增量。點面結合是重要的發展方法,縱深開拓也是發展的重要方向。產業躍升、地區發展,都需要聚焦主業、立足本地,更需要打開向外融合、生長的空間。點上有活力、面上有延展、點面多聯動,方能實現互惠共贏。

  拿閩寧協作來說,昔日“干沙灘”變成“金沙灘”后,山海攜手不斷譜寫新篇章。“福建企業+寧夏資源”“福建總部+寧夏基地”等合作深化拓展,寧夏的多式聯運“一單制”貨物列車滿載貨物奔赴閩粵等地……山海不遠,從單向援助到雙向奔赴,生產要素經過新的跨域重組,帶動區域間協作走深走實。

  從老區蝶變,到多地共進,再到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高質量發展之“新”氣象萬千、中國式現代化之“進”氣勢如虹。這個過程中,我們增強辯証思維、創新思維,持續推動發展實現更大突破、邁上更高台階。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日日新、接力干,才能一次次刷新發展的面貌。

  花江之上架新橋,瑞金機場涌人潮,夾金山中通隧道……這是煥新的長征之路。如今,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仍待我們奮勇前進、開創新局。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4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