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5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中外媒體嘉賓在雲南省文山市了解雲南白藥相關產品。 |
![]() |
中外媒體嘉賓到中國能建總部調研參觀,外媒記者與中方工作人員交流。 |
![]() |
中外媒體嘉賓到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態廊道參觀採訪。 |
![]() |
中外媒體嘉賓在上海楊浦區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區參觀採訪。 |
深耕合作沃土 共筑區域繁榮
中國—中亞機制秘書長 孫煒東
區域合作及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各國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地區穩定、實現共同繁榮的重要方向和路徑。同時,區域合作進程也面臨多重挑戰和阻力。在此背景下,中國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區域合作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國和中亞五國建交30多年來,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重要貢獻。2020年,“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建立﹔2023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辦。在今年6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六國元首共同確立了“中國—中亞精神”,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國—中亞機制發展快、合作實、成果多。貿易額、投資額、友城數量、人員往來規模、互聯互通水平等達到歷史新高。
中國中亞合作正輻射亞歐大陸,並對其他區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雙方持續發展國際交通物流通道,推進中歐班列建設,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亞國家通過中國鐵路網擴大對東亞、東南亞國家出口,促進跨區域經濟交流。
“中國—中亞精神”為雙方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國—中亞機制將與時俱進,不斷拓展互利合作內涵,為動蕩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中亞”力量。
暢通物流通道 優化營商環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自治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 符 雷
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邊疆,曾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裡茶道”的重要樞紐。我們積極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口岸建設取得不少成果,20個口岸承擔著中蒙、中俄貿易的大量陸路運輸任務,年過貨總量超1.2億噸,近半數中歐班列從這裡出境。與多地交流合作深化,內陸港口建設讓貨物運輸更便捷。
作為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資源豐富。農畜產品方面,重要農畜產品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如全國每5斤羊肉、每10斤牛肉、每6杯牛奶就有1斤(杯)來自內蒙古。能源供應方面,煤炭供應佔全國34.5%,外送電量佔全國16%。產業集群發展強勁,圍繞新質生產力形成10個重點產業集群。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吸引眾多經營主體,去年淨增民營經營主體16.4萬戶,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90家。
內蒙古地域廣闊,重視區域合作平台建設。已建成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持續增長。經貿合作深化,舉辦眾多活動,積極參與國內外展會,新增外商投資企業增長。“朋友圈”不斷擴大,與1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建立47對國際友好城市關系。
增進交流互動 深化文明互鑒
浙江省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 劉 穎
浙江余杭地處長江三角洲圓心地,是杭州城市新中心,擁有實証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遺址等文化瑰寶。
余杭以文明互鑒之心連通“一帶一路”。已成功舉辦兩屆“良渚論壇”,以及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等活動,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同時,高標准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大力推動以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文化“新三樣”出海。今年上半年,全區規上文化企業營收近3400億元,增長12%。
余杭以科技創新之橋助力“一帶一路”。作為阿裡巴巴全球總部所在地,余杭加快打造杭州未來科技城等重大科創產業平台,全面構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經濟、類腦智能”為特色的未來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5.8億元,增速達7.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60%。
余杭以合作共贏之姿融入“一帶一路”。深入開展“余商出海”專項行動,支持阿裡巴巴、菜鳥集團等企業“走出去”,在歐洲、中亞等地區設立海外產業園區,並組織超100家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獲得意向訂單近20億元,帶動1—7月全區進出口總額增長19.2%。
立足區位優勢 擦亮文化品牌
陝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仵 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陝西西安立足區位優勢,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西安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25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與71個城市締結為友好交流城市。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超過3萬列,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建成投用,和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雙向互通,實現“樞紐對樞紐”通道升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116條國際航線,覆蓋中亞五國。
2025年春節,中國西安與埃及開羅、意大利羅馬、希臘雅典聯動亮燈,“長安燈會”再次出海。推出“情滿長安”大型演唱會和體育賽事系列暖心服務舉措,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詩道終南 心意長安”唐詩文化品牌。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涉西安成果全部落地。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挂牌成立,中國—中亞實業家委員會中方聯席秘書處獲批設立,中亞公園在西安正式建成開放,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新址投用開診,西安職業技術學院“秦嶺工坊”項目建成,西安成為中亞學子在華留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首列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順利開行……務實合作再上新台階,共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構建理解之橋 促進文明對話
俄羅斯塔斯社副社長 亞歷山大·科普諾夫
2025年是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意義非凡。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歐亞經濟聯盟、金磚國家等正構建新多極化對話平台,助力國際關系多元發展。在此進程中,媒體發揮關鍵作用,要堅守真實性原則,報道合作成果,促進多邊對話。
2024年,塔斯社迎來了成立120年。我們已在58個國家設記者站,以聯合國6種官方語言供稿。在數字時代,我們積極轉型,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重視社交媒體運營,持續提升深度報道水平。
數據顯示,去年,塔斯社社交媒體粉絲增長22.6萬,總量超420萬﹔2024年平均互動量2.59億次,月均瀏覽量3.59億次。我們與94個國家108家通訊社、103個國家200多家媒體合作,推動員工交流等項目。
2024年9月,我們在莫斯科舉辦金磚國家媒體峰會,匯聚超百家主流媒體負責人探討媒體創新﹔今年6月,我們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主辦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組織大會,並當選2025—2028年度主席。
我們堅信,構建理解之橋、促進文明對話是首要任務。我們將秉持“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的理念,為構建公正信息空間不懈努力。
堅持擴大開放 貢獻更多力量
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馬 波
天津堅持基礎設施“硬聯通”,完善現代航運物流體系。天津港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外貿航線達148條。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天津地區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超5860列,搭建起高效物流通道。
經貿往來方面,天津深入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服務、數字貿易,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2024年,天津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3771.5億元,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46%。天津還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吸引近200家企業入駐,投資額約30億美元。截至2024年,天津在上合組織國家備案境外企業機構101家,中方投資額達24億美元。
人文交流方面,天津推動實施的“魯班工坊”已在23個國家建成25個,成為職業教育國際品牌。此外,我們還打造了“天津周”等一批人文交流項目,深化民間友好往來﹔統籌媒體資源,依托天津國際傳播中心開展多元報道,展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果。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成功舉辦,為天津高水平開放帶來機遇。未來,天津將傳承絲路精神,以文化為媒介、民生為落腳、媒體為窗口,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力量。
加強經貿往來 拓展共贏空間
雲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李 翌
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雲南省商務廳積極服務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口岸門戶樞紐,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對東盟第一大鐵路口岸,河口公路口岸貨車出場實現通關“零等待”,關累港口岸實現東南亞水果採摘后48小時內直達國內消費市場。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班列品牌持續“上新”,“瀾湄快線+”“昆明陸港號”開辟國際貨運新通道。今年1至7月,雲南省農產品出口109.8億元,同比增長12%﹔進口225.4億元,同比增長32.7%。
加速升級貿易便利化水平,“雲企出海聯盟”組織700余家企業赴境外參展參會140余場次,為湄公河五國提供“三免三便利”政策措施。中國—南亞博覽會密切多雙邊經貿合作。第九屆南博會吸引942家境外企業、1568家境內企業參展,3000余名境內外採購商參加採購。今年1至7月,雲南實現進出口額1532億元,同比增長7%。
“小而美”援外項目持續傳遞中國溫度。雲南累計在17個國家實施300余個“小而美”民生援助項目,打造“跨境生態示范村”等一批品牌項目,承接援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4個援外成套項目,累計承接國家援外培訓項目439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5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