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講堂”活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本報記者 李志偉
2025年09月20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以“80載同舟共濟:聯合國的使命傳承與全球治理新路徑”為主題的“新時代大講堂”活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聯合國秘書處和各國常駐聯合國使團的代表、中外學者等200余人出席。與會人士認為,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重溫聯合國創立初心、維護聯合國核心地位至關重要。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一脈相承,符合當今世界的緊迫需求,有利於推動各國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聯合國作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
該活動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主旨演講中表示,80年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讓國際社會痛定思痛,聯合國應運而生,全球治理掀開新的一頁。從此,多邊主義成為廣泛共識,和平發展成為人心所向,合作共贏成為普遍追求。在這一過程中,聯合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李軍華表示,世界正面臨曠日持久的沖突、日益加劇的債務困境、不斷擴大的不平等鴻溝以及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這些挑戰跨越國界,亟須我們重振多邊主義,深化團結合作,加強國際協作。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聯合國作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通過視頻發言說,80年后的今天,聯合國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面對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與關切,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強大、有公信力的聯合國。人類共同生活在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地球村,必須加強全球治理,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強化聯合國作用。
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美國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外孫女嘉蘭惠不久前應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她認為,這一盛大活動喚起人們對二戰的記憶。和平並非與生俱來的饋贈,每一代人都必須奮力守護和平,並為之續寫新的篇章。“銘記這段歷史,能讓我們看清人類團結所能創造的可能,懂得哪些價值值得堅守,也可以指引當下的政策制定:要著眼長遠,而非追求短期政治利益。”嘉蘭惠說。
“中國推動全球攜手應對21世紀挑戰的努力卓有成效”
隨著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愈發突出。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聚焦“構建什麼樣的全球治理體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這個時代課題,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既順應了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也符合當今世界的緊迫需求。倡議指明了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的五大核心理念,闡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
傅聰表示,80年后的今天,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大行其道,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加強完善全球治理進一步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倡議一經提出即引發國際社會熱議,得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各方普遍歡迎。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迪瑪·哈提卜表示,中國為推動南南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重大貢獻。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是中國支持南南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全球南方國家正積極探索務實合作路徑,期待中國在推動相關合作機制落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將合作願景轉化為現實成果。
李軍華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始終是聯合國應對全球治理赤字的重要支持者。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恰逢其時,為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實現共同未來注入了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集體性解決方案。在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當下,加強國際合作尤為關鍵。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裡·薩克斯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相輔相成,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助力全球實現共同向往的未來——和平穩定、提升民眾福祉、環境可持續、社會公平正義。“中國推動全球攜手應對21世紀挑戰的努力卓有成效,並為之作出了突出貢獻。”
“助力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
傅聰表示,中國始終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四大全球倡議各有側重,並行不悖,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個維度,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擔當作為。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表示,四大全球倡議順應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符合當今世界的迫切需求。“我們要共同踐行四大全球倡議,治理為要,堅持多邊主義,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發展為先,堅持普惠包容,在共同行動中兌現‘不讓任何一國、任何一人掉隊’的誓言﹔和平為基,堅持‘同球共濟’,在守望相助中加固安全堤壩﹔交流為鑰,堅持美美與共,在文明互鑒中促進民心相通。”
哈提卜表示,中國在脫貧攻堅、現代化建設、能源轉型等領域經驗豐富,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國在互聯互通、貿易往來、知識交流及創新合作等方面的聯系。“近年來,中國提出一系列以需求為導向的倡議,有效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台為各國企業拓展了市場渠道,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極化、多元文明交融且聯系愈發緊密的世界,我們需要開展更深層次的文明對話。”馬凱碩表示,要實現這一對話,關鍵在於學會彼此尊重、增進理解。“通過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助力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
(本報聯合國9月1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0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